TA的每日心情 | 无聊 2018-5-21 11:23 |
---|
签到天数: 1 天 连续签到: 1 天 [LV.1]初来乍到
升钟湖守护者
- 积分
- 1536
|
在南部县升钟湖地区,当地人把姓氏“敬”无一例外都念成 “苟”,敬并非多音字,为什么会有两种读法呢?
一种说法是为了避讳把姓氏“敬” 读成 “苟”。民间传说,五代十国时期,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,有个大臣姓敬,冲了他的名讳。后来这个敬姓大臣又得罪了皇帝近臣遭到陷害,被定了罪,朝廷下令,所有敬姓改为“苟”,否则杀无赦。为免遭杀戮,南部县姓敬的都将“敬”读成“苟”。 在升钟湖还流传着另一种传说,有一个苟姓读书人官至宰相,与皇娘私交不错。为了能与皇娘私会,宰相派心腹暗中挖掘地道,快要通到皇娘住处时被发现,宰相被株连九族。一些苟姓人家为了逃命避讳,纷纷把“苟”改写为“敬”。
改姓碑解开百年谜底。在升钟湖升水镇洛阳村有一个0.6米深、高1.6米的石洞,石洞旁有块石碑,石碑风化严重,上面的文字是当地人根据残留的痕迹用墨汁涂抹出来的。碑文主题为“更姓碑记”,碑石左边书有“姓氏更新传百代”,右边书有“芳名再扬播千秋”。碑文说,族人苟化兰,文品人品极佳,被录入翰林院太学生,乾隆皇帝亲笔将“苟化兰”改为“敬化兰”,当地人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誉,要求族人全部改为敬姓称呼。受“行不改姓,坐不改名”传统思想的影响,人们虽然把苟改为敬,但是仍然保留苟的读音。
这块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春,即公元1772年,碑文上反映出是“敬家坡公立”,这也与洛阳村地名相吻合。但检索南部方志,清代中进士者中无苟化兰或敬化兰此人。扩大搜索范围,倒是有成都双流县人敬华南,清代进士,外放任过知县。史料记载,大清乾隆年间,苟莲峰(苟华南)进士起家,蜚声瀚菀,山右司衡,南沙出宰。乾隆皇帝以为苟姓不雅,乃御笔于苟旁加反文,赐姓为敬。苟莲峰虽接受了皇帝御赐其姓之写法,但仍坚持以苟字的发音,即发音上仍然从苟而不从敬。另有史料显示,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常熟知县敬华南在藏海寺立石《祖师庙归僧收管碑记》(此碑现尚存藏海寺内东院),由此可以推知,这苟华南改为敬华南,至少是在1766年以前。南部县升水镇敬家坡人立碑改姓,也是多年以后的事儿了。
苟华南与苟化兰是不是同一人?他改敬姓后如何又影响到了敬家坡?据考证,南部敬姓主要集中在建兴镇、升钟镇一带。敬姓族人考证,南部县敬姓是从陕西凤翔迁到四川剑阁,后又迁到南部县的。升钟正是南部剑阁接壤处,它与建兴之间隔着南部县大桥镇,大桥也多有敬姓人家,均自升钟迁来,而后又不乏迁往建兴者,最终成就一方大姓。然而,如果仅凭一碑就断言一方姓氏渊源实在是太过勉强。同样是在南部县升钟镇境内,一本《马鞍山敬姓族簿》新近编成,其核心内容有:敬(gou)姓始祖敬大珂,妻李氏,约在明朝中期明世宗嘉靖年间从剑阁县香城寺王母沟西沟,搬迁到南部升钟马鞍山居住,至今440年,繁衍子孙22代。此族谱对升钟敬姓系苟姓改成之事,只字未提,看来“敬“读”苟“音的谜底,破解还难一锤定音。
|
|